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美国会批准2008年度科学预算

发布日期:2008年01月07日

高能物理研究遭受重创 能源研究处境相对较好
 
对美国科学界来说,2007年是值得铭记的一年,国会两党超越政治界限,联手批准了《美国竞争力法》并提交总统。8月,经布什总统签署,该法案成为法律。这意味着美国将通过加大对基础科学的支持,保持美国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的优势,研究人员为之欢欣鼓舞。然而,2007年岁末年终,国会批准的2008财政年度支出案却让科学界备受打击。
 
据《自然》杂志在线新闻报道,2007年12月19日,国会批准了2008财政年度高达5550亿美元的支出案,基础科学研究却没有从中获得计划中应有的支持。但是2007年2月,布什曾在提交给国会的2008财政预算中提出,在未来10年中要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国家标准和技术局(NIST)核心项目和能源部(DOE)科学办公室的研究经费总额增加一倍。
 
塞缪尔·兰金是美国数学协会华盛顿办公室主任、国家科学基金联盟主席,他说,2008年的预算让希望破灭了,“期望我们能在下一年度的预算中重拾信心”。
 
新的支出议案的出台,标志着国会中有关2008年度预算争执的结束,它包括了除国防外所有政府部门的开支。在这一最后确定的2008年度预算案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预算增加0.5%,不足国会最初提出的增加额的1/6;而对物质科学家来说,高能物理和聚变研究受到的冲击尤为沉重。美国物理学会发言人Michael Lubell说:“对科学界来说,这可能是最糟糕的预算。这绝对是灾难性的,它可能会摧毁美国的高能物理研究。”
 
能源研究的处境相对较好。美国科学促进会预算分析专家Kei Koizumi指出,在2008年度的预算中,国会不顾总统提出的不增不减的预算需求,坚持将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核能的研发经费增加30%,达到约13亿美元;清洁煤和其他化石燃料的研发经费增加了13%,达到5.57亿美元。然而,尽管核能项目的总体经费有所增加,布什总统提出的“全球核能合作计划”的预算需求却被削减一半以上,只获得了1.81亿美元,该计划旨在促进核废料的回收处理研究。
 
能源部科学办公室也深受打击。虽然其总体科学经费增加了4.6%,达到40亿美元,但绝大部分增加额均用于超级计算机和生物学研究。国会不仅扣留了能源部承诺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提供的1.6亿美元经费,而且还大刀阔斧,将国际直线对撞机的经费从6000万美元砍到1500万美元。
 
国际直线对撞机是下一代粒子加速器,它的绝大部分经费由位于伊利诺伊州马达维亚的费米实验室管理。费米实验室的NOVA微中子实验已被取消,该实验室有1900多位员工。实验室主任Pier Oddone说,2008年春天,200名左右的员工可能会离岗休息,在岗员工则会执行强制性的无薪休假,实验室甚至还可能会临时关闭正负质子对撞机。
 
在美国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能源部门,用于非扩散项目的研究经费增加了43%,达到3.87亿美元,用于设计和维持核武器。用于研制新一代核武器的“可靠替换核弹头”项目的经费则被全部削减。
 
NSF的经费增加1%,达到45亿美元,没有实现布什政府提出的8%的增长率;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署的研发经费增加7.6%,达到5.73亿美元;国家标准和技术局的总体研发经费增加约5%,达到5.14亿美元。
 
美国宇航局(NASA)的经费增加5.7%,达到125亿美元,但绝大部分经费将用于完成国际空间站项目和让宇航员重返月球。NASA科学委员会的预算为55亿美元,其中地球科学得到最大促进,经费增加4.4%,达到15亿美元;而行星科学的损失最严重,经费被削减1.4%,只有14亿美元。
 
NIH的预算只有0.5%的增加,经费额度为289亿美元,从而让2008年成为NIH经费基本保持原地踏步的第五个年头。布什政府因此受到生物医学研究界顾问们的强烈批评。美国医学院联盟的资深副主席大卫·摩尔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打击。”
 
尽管如此,NIH也有值得高兴的事。一度处于困境的国家儿童研究所的经费增加了4200万美元,达到1.11亿美元;NIH的预算案还增加了一条新规定,要求受NIH资助的研究人员在论文同意被接收后,将经同行评审的论文稿送交国家图书馆的公共医学中心,在论文发表12个月后,这些论文稿将在网上公开。
 
物质科学的支持者们发誓要继续斗争,美国国家工程院副院长查尔斯·韦斯特指出,当其他国家正在快速增加研究投资时,如果美国还像往常一样自我行事,那么我们将坐吃山空。与此同时,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女士在致科学界的一封信中说,她对创新方案的承诺仍然坚定。
 
更多阅读
 
美国描绘科技发展新“路线图”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